谢谢,@悟空问答邀请,这个问题其实是涉及到黄河的治理方法,目前我国采用的是"束水攻沙" 和“宽河固堤”法来治理黄河的泥沙。
黄河由于携带了大量泥沙,易淤积成为地上河,日积月累就会造成河道淤积不通,然后水往低处流造成黄河决堤改道,形成黄泛区,给两岸的人民造成巨大的痛苦。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在寻找治理黄河泥沙问题方法,直到明朝潘季驯才提出“束水攻沙”法,主要是通过堤坝稳定河槽,相对缩窄河道横断面,增大流速,提高水流挟沙能力,利用水力刷深河槽,以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即通过必要的河道整治,缩窄河宽,改善河道横断面形态,可有效提高河道输沙能力、减少河道的淤积。
虽然“束水攻沙”理论上可行,但要达到集中水流的目的,必须要有自身抗冲能力较强的束水工程措施做保障,这对于大江大河来讲是十分困难的,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治河技术做支撑。同时由于黄河下游问题的复杂性和整体关联性,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协调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
“宽河固堤”法则远离主槽的地方修筑堤防,保持较大的两岸堤距,既可以减轻洪水对堤防的压力、减少洪水对堤防的冲决,又可以利用广阔的滩地滞洪滞沙,减轻山东河段的防洪负担、降低河床淤积抬升的幅度。以“宽河固堤”为核心的治黄方略,是减少洪水灾害的基本策略。目前,黄河下游陶城铺以上河段两岸堤防间距均在5km以上,其中,高村以上河段堤距一般在10km左右,最宽处达24km。宽河段对于洪水和泥沙的调整作用,为减少下游窄河段的淤积、确保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固堤的泥沙可以从河道获取,可以处理部分沉积的河沙,看看现在的黄河大堤。
”宽河固堤“主要是给洪水留足出路、为泥沙的淤积留足空间,但对于如何提高河道的输沙能力考虑的较少,"束水攻沙"法恰好弥补其不足。
但如何结合两种方法,却是工程能力和工程实践问题,小浪底水库2001年投入之后,我国进行调水调沙,取得不错的治理成绩。
2002年调水调沙前,下游主槽最小过流能力为1800立方米每秒,到2009年,已经恢复到3880立方米每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达1.5米。
但治理的黄河还任重道远,例如近年的"清水下泄"引起的担忧。总之,黄河作为母亲河,一直在考验我们民族的智慧。
以上回答引用了 李文学和李勇等人的《论“宽河固堤“与“束水攻沙”治黄方略的有机统一》,感谢他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