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读书君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农历七月初十,今年立秋刚过,预示着秋天将要到来。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老祖宗经常会根据当天或前后几天的节气天气状况,对之后的天气做出预测和判断,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
比如老祖宗说,今年是“闭眼秋,大包伏”,什么意思呢?怎么理解呢?对生活有什么利弊影响呢?下面,我们不妨来一起看看。
01 何为“闭眼秋” ?
什么是“闭眼秋”?其实从字面上理解,就能略窥一二,就是指秋天到了,但是却没有过早突显秋天该有的特点,比如天气转凉,天高气爽等,仿佛秋季还处在“关闭”的状态,眼睛是闭着还没有苏醒的状态。
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状况呢?这就要说说立秋的特点。
中国的农历里,把节气分得非常细,定出了二十四节气,相邻两节气对应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度。它们的名称大都反映物候、农时或季节的起点和中点。
(注: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在西方国家的历法上,一般只规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需要一提的是,每个节气交节的时间只是一瞬间,并不是一整天。
太阳黄经就是黄道上的刻度,黄道就是人们站在地球上观看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人们可以根据太阳处于黄道上的何种位置来判断季节和日期。
根据古人的算法,斗指西南,当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时为立秋。
而如果立秋交节交节的时间在午时之间,就被称为“早立秋”,如果在午时之后,就被称为“晚立秋”。
“早立秋”和“晚立秋”,在民间说法中是大有区别和讲究的。
立秋并不代表秋天的开始,立秋之后还可能有“秋老虎”。
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秋,嵌也,物于此而嵌敛也”,“秋”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所以,“立秋”不仅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同时也表示万物已经开结果孕子,进入到了收获的季节。
然而,事实上立秋到了,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
根据气象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5天的日平均温度都在22度以下才算是秋天。
今年农历的七月初十晚上八点二十八分五十七秒,就是立秋节气交节的时间,所以从时间上来说,今年是“晚立秋”。
按老话的说法,“晚立秋,热死牛”,说明立秋过了,炎热的高温依旧还在,其炎热的时间比较长。
事实也的确如此,今年立秋之后还有18天处于伏天之中,到了处暑节气之后才出伏,所以立秋之后还要预防“秋老虎”的到来。
所以,“晚立秋”也被称为“闭眼秋”。
02 何为“大包伏” ?
这里的“伏”,指的是末伏。根据古人的算法,每一伏都是以庚日为开始的,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开始。通常来说,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都在立秋之后,为“秋包伏”。
需要一提的是,除了“秋包伏”,还有“伏包秋”。俗话说:“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
概括之,到底是“秋包伏”还是“伏包秋”,主要是以此为计算:
立秋头庚计末伏,如果立秋日逢庚,那就秋日遇末伏,这样就可叫伏包秋。简单地说,“伏包秋”的意思是说末伏的第一个庚日恰逢立秋,末伏第一天和立秋同一天,此为伏包秋。
如果是庚日不遇立秋日,就是秋包伏,也就是说先立秋,然后才进入末伏天,此为“秋包伏”。
今年立秋的时间是农历的七月初十,农历的七月十八庚子日就是末伏的开始,所以今年是“秋包伏”。
值得一提的是,“秋包伏”还有大小包伏之分。虽然立秋后第二天为庚日,和立秋后第九天为庚日,都叫“秋包伏”,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有区别的。
大小包伏的区别在于:秋后的炎热的时间和程度不同。
“小包伏”是指末伏距离立秋更近,其炎热时间和强度都相对更弱一些。“大包伏”是指末伏距离立秋交节当天越远,炎热的时间也就越长。
按照气象资料表明,立秋后的这种炎热的天气,通常都需要持续到九月的中下旬,气温才会渐渐凉快起来。
03 读书君说
在民间,节气是被格外重视和提及的,因为很多民俗和民间智慧谚语俗语,是根据节气的时间以及当天的天气状况等,来预计判断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以及农业生产状态。
民间所说“闭眼秋,大包伏”,其实就是指今年立秋时间点在午后;立秋后,末伏时间距离立秋比较远,其炎热时间会相应地也变得更长,立秋以后,还会持续有一段高温的天气,“秋老虎”发威很厉害。为此,今年的立秋后,要格外需要注意的是,做好相应的防暑防晒防干旱等准备。
当然,热的天数多,也并不全是弊处,因为炎热高温的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尤其是处在生长成熟阶段,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的籽粒饱满,使其最终获得更高的产量。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在古代,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还会特意挑选一个“吉日”来祭拜,一是为了表达对祖先庇佑的感激,二是表达对苍天的“眷顾”。另外,家家户户还会尝试用新收成的米谷做饭,以表达对秋天丰收的庆祝。
此外,立秋过后,民间还有贴秋膘的习俗,即也就是要进“补”,以此为熬过寒冷的冬季做准备。
当然,老祖宗所说“闭眼秋,大包伏”,这句俗语也并不是科学准确的指导方法,它只是一个民间的智慧经验总结,立秋之后到底是热还是凉?这就需要我们结合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判断了。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