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和阿睦尔撒纳部之后,下一个目标指向了大小和卓木叛乱集团。大小和卓木是兄弟俩,是回疆伊斯兰教(俗称回教)教主后裔。大和卓木波罗泥都(布罗尼特),小和卓木霍集占(霍吉占),他们的祖父是天山南路回教白山派教主阿布都什特。这段故事由于大小和卓木兄弟集团是少数民族,名字十分拗口,读起来特不顺畅。
回疆问题,同准噶尔问题纠结在一起。明末,回教传入天山南路各地。清初,天山南路的回教徒为争夺领导权,分裂成黑山派、白山派。两派相争中,黑山派战胜了白山派。白山派教主阿帕克经克什米尔逃到西藏,向达赖喇嘛求助。达赖喇嘛利用他对准噶尔可汗噶尔丹的影响,命噶尔丹帮助阿帕克。噶尔丹早就垂涎天山南路地区,便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对南疆发动进攻,在回教白山派教徒的配合下,打败了黑山派,占领了叶尔羌等地。历史上,南疆是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汗国的属地,南疆各城的当权者大都是察合台后裔。噶尔丹“尽执元裔诸汗迁居天山以北,回部及哈萨克皆为其属”。
从此,南疆成为准噶尔部属地。噶尔丹可汗死后,策妄阿拉布坦为准噶尔可汗。由于他们两人是政敌,策妄阿拉布坦又在南疆地区扶植黑山派、打击白山派。在伊犁准噶尔部当人质的白山派教主后裔阿布都什特(大小和卓木祖父),利用准噶尔内部动荡之际,投降清军。康熙派官员将他护送至哈密地区安置。后来,他儿子玛哈木(大小和卓木父亲),不堪准噶尔部的欺压,起而反对准噶尔,占据南疆叶尔羌自立为一部。策妄阿拉布坦出兵南疆,把玛哈木和他的两个儿子(大小和卓木)抓到伊犁。玛哈木最后病死在伊犁,大小和卓木兄弟俩被留在伊犁领着回教徒垦荒种地,不得回南疆。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夏,“王师定伊犁,释大和卓木,以兵送归叶尔羌,使统其旧部;而留小和卓木,礼之,使居伊犁掌回务”。当年八月,阿睦尔撒纳反叛清朝,小和卓木霍集占也被卷入了反叛行动。清军重新攻占伊犁,阿睦尔撒纳兵败逃跑,小和卓木逃回南疆。当时清廷的重点是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对于小和卓木霍集占参与阿睦尔撒纳的反叛行动不作追究,清巴里坤办事大臣兆惠奏遣副都统阿敏图去南疆招抚大小和卓木。大和卓木波罗泥都认为清朝对他们家族有厚恩,愿意归顺清朝;小和卓木霍集占由于参加过阿睦尔撒纳的反叛活动,担心朝廷找他算账,反对归顺清朝。他认为现在准噶尔已被消灭,清朝对天山南路鞭长莫及,正是据城自立的最好时机。大和卓木被小和卓木说动了,兄弟俩走上了分裂反叛道路。小和卓木霍集占自立为巴图尔汗,占领了库车、拜城、阿克苏,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号召反对“异教徒”,并传檄新疆各地,“集士马峙糗粮器械以待”。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大小和卓木杀死清廷派往南疆招抚回教民众的副都统阿道敏,公开与清朝决裂,举兵反清。二十三年,清廷任命巴里坤办事大臣兆惠的部下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领兵前往平定。七月,清军在库车打败了小和卓木霍集占,但由于雅尔哈善贻误战机,大小和卓木逃脱,未能一举将其擒获或歼灭。清廷命兆惠领兵南下追击,大小和卓木逃到阿克苏,由于阿克苏伯克霍集斯已经降清受封,闭城不纳。小和卓木霍集占逃往乌什城,又被拒,只得逃回叶尔羌;大和卓木波罗泥都逃往喀什噶尔。十月,兆惠率领先行部队到达叶尔羌城外的黑水河畔驻营,等待后续部队。小和卓木霍集占手下有一万多人,兆惠的先行部队被围三个月,天天有伤亡。
二十四年正月,天山北路富德率领的援军到达,才将小和卓木霍集占击败。清廷下令将贻误战机的雅尔哈善斩首,晋封富德为一等伯。七月,兆惠和富德兵分两路,兆惠进军喀什噶尔,富德进军叶尔羌,追击大小和卓木。八月,富德部将明瑞在阿勒楚尔大败小和卓木霍集占,回教徒一万两千多人投降。大小和卓木逃入清朝属国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北部,元朝时为察合台汗国属地)。小和卓木霍集占因伤死亡,大和卓木波罗泥都被巴达克山部落首领素勒坦沙捕获。素勒坦沙奉乾隆帝谕,将小和卓木霍集占的首级献上,由兆惠转送京城示众。
三年后,大和卓木波罗泥都也死在巴达克山。此后,清朝对新疆天山南路、北路重新划分行政区划,派遣大小官员,加强了对新疆的治理和管辖,这一战,也成为了乾隆“十全武功”中的一战,至此,中国才彻底统一,清朝奠定了中国最大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