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的事件就不少见,时至今日也是如此,许多人认为野生的蘑菇营养价值更高,所以会去到山上采蘑菇。但是,大多数人对蘑菇能否食用无法辨别,这就造成了一些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发生。因此,我们今天简单地来介绍一下毒蘑菇以及我国有名的几种毒蘑菇。
毒蘑菇
蘑菇是由大型真菌产生的肉质孢子实体,它通常是指一类肉质实体呈伞状的大型真菌,而这一类真菌通常都在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科伞菌属下。从本质上说,可以食用的蘑菇与有毒的蘑菇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毒蘑菇中有其他蘑菇未含有的一些特殊成分而已。
前段时间,在一些小视频平台上,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关于人吃了蘑菇后产生幻觉”以及人吃了野生蘑菇后中毒的报道。其中,可以“致幻”的蘑菇中通常都含有赛洛西宾、赛洛新、裸盖菇素等可以影响人神经系统的成分,使得人产生幻觉。而且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这些致幻蘑菇在吃掉后,表现因人而异,有的人甚至会把亲近的人看成是“妖魔鬼怪”,从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因此,小伙伴们切记不要随意的尝试。(下图为含有裸盖菇素的钟形花褶伞)
严格意义上说,致幻蘑菇也是毒蘑菇的一种,只不过,相比较其他毒蘑菇,致幻蘑菇通常是不致命的。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知的毒蘑菇种类超过了400种,其中仅仅在我国就有一半分布(200多种),在这200多种毒蘑菇中,可以致死的有十几种。
不同的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不同,从整体上看,以毒伞肽、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毒素、奥来毒素等为主。这些毒素都是毒蘑菇比较常见且毒性强烈的毒素,而且有些毒蘑菇中还兼具多种毒素,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伤害。
辨别毒蘑菇的误区以及常见的毒蘑菇
蘑菇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每年的6-9月份的雨后,野生环境下,蘑菇几乎是随处可见的,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野外采集和食用野生蘑菇的习惯。
记得小时候,我就去采过几次,不过运气比较好,没有发生过中毒,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心有余悸,因为在当时只有一个辨别方法:看颜色,颜色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但其实,在毒蘑菇中,有许多长相低调的蘑菇,比如致命鹅膏(白毒伞)就是白色的、灰花纹鹅膏就是灰色的,但是它们依然有剧毒(下图中,图一是致命鹅膏,图二是灰花纹鹅膏)
而可以食用的蘑菇也有长相鲜艳的,比如玫瑰红菇就有着鲜艳的红色,但其实它非但无毒,而且味道鲜美,如下图:
除了颜色辨别容易出现问题外,通过掰开变色或者是流出乳汁来辨别蘑菇有无毒性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作为美味的红汁乳菇,它掰开不但会流出液体,还是红色的,但实际上它是可以食用的,而同样的牛肝菌掰开后,会呈现蓝色,但它依然是食用菌。(下图图一为红汁乳菇,图二为牛肝菌)
由此可见,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轻松分辨毒蘑菇”的文章,因为就算是研究真菌的科学家在野外也不敢说自己100%认识有毒蘑菇。而且许多毒蘑菇与我们常见的食用蘑菇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因此,对于野生蘑菇,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采集和食用,即使非要去采集,一定要做好功课,只采集那些已经食用过,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的野生蘑菇。
下面我们再来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毒蘑菇,供大家在采蘑菇时辨别:
首先是上面提到了两种毒蘑菇,它们都属于鹅膏属下的真菌,而且也是世界范围内,误食中毒最多的蘑菇,这是因为它们的外观几乎与我们认知中的食用菌一样,至于图片上面放了,就不再继续放了。在这里,补充几种同样是鹅膏属下的剧毒蘑菇,它们是黄盖鹅膏(有白色变种)、欧式鹅膏、鳞柄白毒鹅膏、残托斑鹅膏菌、包脚黑褶伞等等。
其次是环柄菇属下的毒蘑菇,在该属下,常见的蘑菇主要是肉褐鳞小伞,如下图:
最后是粉褶蕈属下的模式种毒粉褶菌:
总结
每年的夏季是误食毒蘑菇中毒的高峰期,因为在这个时间内,所有的蘑菇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虽然野生蘑菇营养价值高,口感也好,但是目前没有一个准确辨别蘑菇有无毒性的方法,以上我们列举了7种常见而且是曾经在我国毒过人的毒蘑菇,类似这样的蘑菇还有很多,因此,不建议大家去采摘野生蘑菇食用,毕竟不吃野生蘑菇,我们也不会怎么样,但是吃了野生蘑菇,可能会“全村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