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幼儿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形感染,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因理化因素刺激,潜伏于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出血,甚至坏死,产生神经痛。疼痛可出现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存在,皮疹消退后遗留的顽固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了,其机制可能与感觉神经损伤、痛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升高、神经元的炎性反应,变性坏死等有关。疼痛的性质多样,可表现为烧灼样、刀割样、电击样、针刺样或撕裂样疼痛。
药物或药物联合微创介入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方法,能有效的缓解疼痛。常见的治疗药物如下:
1、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能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并改善睡眠和情感障碍,每日剂量为150-600mg。
2、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起始剂量为每日300mg,常用有效剂量为900mg-3600mg,其不良反应为嗜睡和头晕。
3、阿米替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发挥镇痛效应慢,由于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4、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炎症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是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神经痛药物。
5、利多卡因贴剂:其特点是起效快,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其不良反应为皮肤瘙痒、皮炎等。
6、曲马多:对烧灼痛、针刺痛效果较好,但对电击样、刀割样疼痛作用效果较差。
7、阿片类:如芬太尼、羟考酮、吗啡,对烧灼痛、针刺痛效果较好,仅作为二线治疗药物。
8、其他:如局部辣椒素、抗癫痫药(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草乌甲素、文法拉辛、度洛西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