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又名路边菊、苦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外形与菊花相似,只是叶片薄,花小而蕊多,呈类球形,颜色为黄绿色至棕黄色,气芳香,味苦,以色黄无梗、完整、气香、花未全开者为佳,而花完全开放、散瓣、有花梗、吸潮、色暗、散气者,则质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农村地区,人们喜欢用山上及村边自采的野菊花代替菊花食用或做茶饮,其实,这样做潜藏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风险,极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野菊花与菊花虽然是同属近缘植物,但二者并非同一种植物,不可混同。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常用于风热感冒(桑菊饮)、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目赤(羚羊钩藤汤)、肝肾阴虚之眼目昏花(杞菊地黄丸)等; 菊花既是中药,也可以作为普通食品食用,毒副作用极小。
野菊花,则性味苦、辛,微寒,归肝、心经,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疗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等,由于清热解毒之力甚于菊花,它擅长治疗各类疔疮痈肿之疾,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时,会伤及脾胃阳气,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大便稀溏等不良反应,脾胃虚寒者及孕妇都不宜食用。古人有“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之说。 所以菊花与野菊花无论是在临床应用上,还是日常代茶饮用,都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替代。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野菊花含有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野菊花内脂、苦味素、挥发油、维生素 A 及维生素 B1等。 下面介绍几个用野菊花治疗的验方。
方一:
治疗痈疽疔肿、丹毒等证,可将野菊花 15 克连茎捣烂,加入适量酒煎,趁热服下,将所剩药渣外敷患处;或与苍耳草 10 克一同捣烂,加入酒一碗,绞汁服;或与蒲公英 15 克,金银花 20 克,紫花地丁 15 克,紫背天葵子 15 克配伍煎汤内服。
方二:
治疗热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可与蒲公英 15 克,紫花地丁 15 克,连翘 10 克配伍煎汤内服。
方三:
治疗风火相煽所致的目赤肿痛等证,可与金银花 15 克,密蒙花 9 克,夏枯草 6 克等配伍煎汤内服或外用薰眼。
方四:
治疗湿疹、皮肤瘙痒等,可适量煎汤外洗。
方五:
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及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可与桑叶 12 克,山楂 10~20 克,金银花 15 克,用沸滚开水冲泡 10~15 分钟,代茶饮。
(值班编辑: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