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外寒的症状(怎么理解“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发布时间:2022-09-22 23:43
浏览量:25
“阳虚则外寒”,这句经文,既可以从经文的本意理解,也可以由现代临床上的概念理解。 如果从经文的本意理解,就是因寒邪犯表,阻遏卫阳之气,使卫气不能达于肌表。由于表的卫阳不足,寒邪就会留在体表,就会产生外寒,出现寒栗的症状。现代临床上的“阳虚则外寒”,则是阳虚生内寒,阴盛生外寒,这里的外寒,往往是实寒。 “阴虚则内热”,如果按经文来理解,就是因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谷气留而不行,郁久化热。现在临床上的阴虚则内热,指的是发热,是指心、肺、胃、肝、肾等阴液不足,阴不敛阳而相对阳盛,虚火内生,这种发热,是内热,是里热。 “阳盛则外热”,按经文理解,是由于上焦不通,腠理闭塞,卫气郁遏而致发热。这种发热实是“阳虚则外寒”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临床上的“阳盛则热”,则是指感受暑热等阳邪所引起的实证,包括了表热和里热,在病因辨证上属于实火。 寒热症的症状及刺法表病因症状刺法或治法寒热在皮不可附习,毛发焦,唇槁蜡,不得汗。 刺手太阴肺经肌寒热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蜡,不得汗。 刺足太阳骨寒热病无所安,汗注不休。 刺足少阴络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心烦。 刺足太阳膀胱经体惰身伤,出血多,四肢懒惰不收。 刺小腹脐下三结交厥痹厥气上及腹。 补足太阴,泻足阳明 “阴盛则内寒”,如果从经文原意来理解,就是因寒气积于胸中,致使血脉凝涩不畅,久则损伤阳气,而产生内寒。为避免概念混乱,现代临床上认为“阴盛则寒”,是寒邪等阴邪过盛,损伤了阳气,以致失于温煦而生寒,是实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