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气与肝的关系首见于《黄帝内经》
例如:“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恐。”"阴阳应象大论--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逆,脉满去形”等。
2、怒导致气机逆乱、脏腑失调:
①肝气上逆②肝阳上亢③肝气犯胃④肝不藏魂⑤肝风内动⑥肝肾两虚等
在此对肝气上逆进行阐述:
情志异常,怒归于肝,先入经再入脏。怒使气陡增,随后聚集于胸中,或随肺之肃降至胁。气随血上,倒拔肝阴,巡经至巅顶。故有“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之语。此时阳气亢奋,阴气衰微,得上不得下,而生肝气上逆之像。可见肝血不行,痹于胁下,肝气妄行,魂不安。
3、怒对脏腑的影响:
① 肝气郁结 ② 肝郁脾虚 ③ 肝胃不和 ④ 肝气克肺,木火刑金 ⑤ 肝肾阴虚等
4、症状:、
左右胁胀满,胀痛,易怒,善太息、呕逆、口苦、眩晕、耳鸣、目赤、肢体麻木、肌肉瞤动、少腹抽撤等。舌红脉弦、
5、怒对身体的影响:
① 长色斑:当人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面部,这时的血液中氧气少、毒素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产生色斑等皮肤问题。
② 脑细胞衰老加速:生气能减弱大脑功能,而且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生气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不亚于毒药,愤怒时的思维混乱就是大脑缺氧的明证。
③ 胃溃疡:生气引起脑细胞工作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引起胃溃疡。同时还会导致人吃不下饭,消化不良。
④ 心肌缺氧:每一次的生气都会引发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血液变黏稠。大量的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会使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脏为了足够的氧供应只好加倍工作,一通乱蹦,于是心跳更加不规律,也就更致命。
⑤ 生气时人体分泌“儿茶酚胺”作用于中枢神经,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血液和肝细胞毒素增加。
⑥ 甲亢:生气令内分泌系统紊乱,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过多。甲状腺是身体中参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当你感觉到热血沸腾的时候就是甲状腺受到刺激了,久之会引发甲亢。
⑦ 损伤免疫系统:生气时,大脑会命令身体制造一种由胆固醇转化而来的“皮质固醇”。“皮质固醇”是一种压力蛋白,如果在身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阻挠免疫细胞的运作,让身体的抵抗力下降,甚至会让免疫系统昏了头去攻击身体的正常细胞。
6、调节:
① 容易生气,为定性不够且心胸狭隘,又不自省。建议多诵经。《金刚经》:“念诵除无明。”正应此处。
② 真生气了,仔细想想,大多源于自私。既然自私了,有能说什么呢。故须学会放下。
③ 太冲穴能疏肝。
介绍一下太冲穴:
太冲:
① 穴位名解:
(3)太冲穴属土。属土,指太冲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② 功效:太冲穴具有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功效。
③主治:太冲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难产,乳痈,阴痛,精液不足,狐疝,遗尿,癃闭,淋病,呕吐,胸胁支满,绕脐腹痛,浮肿,便秘,飱泄,头痛,眩晕,目痛,喉痛,嗌干,口渴,厥心痛,筋挛,脚软无力,脚气红肿,五趾拘急,腰背疼痛,腋下肿,瘰疬,目赤肿痛,疝气,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咽痛,目赤,痫疾,青盲,近视,面瘫,咽喉干痛,耳鸣,耳聋,中风,胃痛,腰痛不可俯仰,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咽痛喉痹,阴缩,现代又用太冲穴治疗高血压,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血小板减少症,乳腺炎,失眠,胁肋胀痛,黄疸,遗溺,尿闭,遗精,闭经,滞产,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泌尿系感染,腹痛腹胀,心绞痛,胸肋胀痛,肠炎,颈淋巴结核,四肢关节疼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等。
④ 配伍:
太冲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
太冲配合谷,称为“四关”,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
临床上太冲与合谷相配,称“开四关”,主治痹痛和神经系统疾病。
太冲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行步艰难。
太冲配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治行步艰难。
太冲配气海、急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太冲配气海、急脉、大敦,治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