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不是历史研究家,对于这样的问题不能有全面的理解。就真对西周青铜铭文的宅兹中国四字,本人认为它不具備代言古今中国的含义。宅兹:本人以为是指这个国家的人民品德高尚,有礼知义,又兼宅兹仁厚,谦容体民爱民益人的本性,即国人好善的本性存在。中:在这里是存在之意而并非指中国。
宅兹中国一语,犹如现代人文言用语一样,比如ⅩX发展中国家一词一样,中与国是拼连一起的用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本人认为这个中国一语它是沿袭古华夏文明古国的名讳发展而来的。
自华夏开始,历经近四千年的历史,这个国家的版图一直定格在中原大地上,直止宋朝,一直都存在着这个含义。即是西周,秦及西汉,尽管初时京都不在中原,但它们的子民多为华夏子民后裔,戍狄人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当时的国家形式与社會制度和民风民俗大多是从夏商延袭而来的。且秦王朝足未立稳便被大汉所夺。而西周与西汉,在整个两朝中,京都都是东西两个。说明中原在历朝的版图中从未间断,而每个朝代的京都均在中原,这是其一。本人认为第二个理由是古代的中国,即指地理中国。在整个多边国家(或民族部落)中,这个国家地理位置处于各国中间。因此才叫中国。中国一语必是本国之人的自称认可语言。初时,外帮之国是不会有中国一语的。
中国的本义,即指宅居中间位置的夏,商,周,汉等等。而这个地理位置即属九州之中的豫州,即中州或中原大地。
中国在古代,分为五大版块:即西戍,北狄,东夷,南蛮,华夏(中原)。在这个版块中,中原世朝世代都占据着战略中央要地。是以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古代它含两方面因素,一是中原可统治四方,四方动静皆宜掌握。且南有长江,北有黄河,亦为宜守之地。并且土地肥沃,宜耕种,可供给。二是文化文明最早之乡,且能人辈出,治理与管理国家的人才层出不穷,文人谋士成群,有坚固中原和统治外帮的能力。因此,中原才为争夺的地方,因而才显的十分重要。
中原,初时单指黄淮之间,后逐步扩大到长江流域及黄河以北。再后来扩及到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河北与山东南部,江苏西北部,安微北部与西部,湖北北部等。而在三国时期,名义上中原即是魏国,为曹操所据有,即魏地即属古中国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