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有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两种,两者加起来就成了总胆红素。总胆红素一般通用的参考值是低于1mg/dl,高于这个值就可以说是异常的。
总胆红素高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皮肤、黏膜的颜色改变。当皮肤、黏膜和巩膜都变黄,这种症状叫做黄疸。黄疸的出现,一般说明胆红素水平至少大于2mg/dl,值越高,黄疸越重。
人的血清里面能够检测到的胆红素,无论是直接胆红素还是间接胆红素,都是来源于血红蛋白的降解。一开始生成的是间接胆红素,而后间接胆红素与血液中的白蛋白结合,转运到肝脏。
在肝脏内,间接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并在酶的催化下,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变成了可以溶于水的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通过肝细胞分泌到胆汁内,通过各级胆管最终汇入胆囊,再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小肠,在肠道内参与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红素本身,随后也被细菌代谢,形成尿胆原。
一部分尿胆原随大小便排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小便呈现黄色的原因,其余的一部分被重新吸收入血,被肝细胞摄取,在经过处理后重新又分配到胆汁中,开始了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胆红素永远在生成和代谢的动态平衡当中,不可能把它们从人体彻底清楚的!
发生黄疸的时候,一方面说明肝细胞因各种原因受到伤害,导致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另外一个方面,可能是由于胆汁运行的胆管有阻塞的情况。
这样的话,除了皮肤和巩膜黄染,也会导致尿液中的胆红素代谢物的水平升高,从而出现尿液的颜色加深。
判断黄疸的原因,首先要区分是高间接胆红素还是高直接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溶血、肝摄取和结合减少,而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肝细胞功能障碍,胆汁从肝脏排出减少,比如胆汁淤积症以及肝外胆道梗阻等等。
引起这些情况的疾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毒物或者药物引起的肝损害、酒精性肝病和肿瘤导致胆道梗阻等等。出现黄疸后找到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我是热爱科普的龙大夫,想了解更多的感染科和肝病知识,请关注我!
欢迎评论、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