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招聘对长相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五官端正,身材基本匀称,有高中以上学历,能待人真诚即可,所以不必有压力
这也代表着一部消费者的想法,觉得吃顿火锅还要成为被观察对象,既没必要又令人不适。退一步讲,备注喜好还稍微可以理解,记录外貌就实在有些“多余”。
热二用户对此事看法是:如果记录喜好、需求、习惯,我会觉得被特别留意过,会很开心。记录长相这方面,只要是客观用词,不负面偏侮辱性,也都还ok。
有网友猜测,海底捞备注外貌可能还有个目的:验证是不是本人。
众所周知,海底捞黑卡用户享有排队优先等权益,不少人为减少排队时间会违规“借用”别人的黑卡。

将前去用餐客户外貌信息进行记录,能方便工作人员判断就餐人员是否为黑卡持有人本人。
总之关于该事件的讨论还在继续,一时半会应该不会消停。
你可以接受“被观察”吗?
目前海底捞官方并非回应此事,所以之中真真假假,仍有待进一步确认。

但在品牌圈,类似“备注用户信息”的事件其实并不少见。
有网友反馈,很多品牌会员系统都会记录下消费者基础信息与喜好,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优化顾客消费体验。
某种角度来说,这其实就是客户关系管理。
从此次海底捞“备注信息”事件不难发现,品牌通过记录客户喜好来实现个性化服务的行为,存在一定争议性。
有争议,说明这件事本身利弊兼具。
益处就是能够让品牌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与喜好,以后该顾客再去消费时,就能为其提供更为精准化的服务,使消费者产生“宾至如归”感觉。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与偏好,比如爱吃辣椒,比如不爱吃鱼腥草或是香菜。

试想一下,如果有家餐厅在你说明过一次自己需求后,就默默记录下来,等你再去消费时哪怕不主动说明,其也会按你的喜好安排,是不是还挺愉快?
至于弊端,前文中其实也已经提及到。
部分消费者觉得,自己只是去吃顿饭,去做个普普通通消费者,却莫名其妙成为被观察者,这种“过度关注感”让人感到不舒服。
品牌如果想要为用户提供所谓的精准化服务,大可以升级自身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顾客消费偏好。
或者也可以以问卷形式去了解消费者需求,总之办法千千万。记录顾客外貌特征与消费习惯这种方法让诸多社恐以及较为在意个人隐私的消费者大呼告辞。
你怎么看?可以接受部分企业通过“备注信息”来实现个性化服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