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刚刚“入伏”,各地连续报道“严重中暑”、热射病的事件。
今年的热浪似乎比往年来的早了些。
这些可以致死性的高温损害,到底是“严重中暑”还是热射病呢?
这需要从什么是中暑说起。
夏至后到立秋前的这段时间,即北半球最热的阶段,我国传统上称暑月。期间“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内经)。就是说暑月一切外感性温热病,即能引起发烧的疾病,都成为“病暑”,即今天说的中暑。
可见,中暑是一个涵盖广泛意指不明确的词语,因而,才有现在的“轻度中暑”,“重度中暑”的说法。即便这样,“轻度中暑”,“重度中暑”的病理生理机制、表现和预后又是怎样的?应该如何进行针对性处理呢?
依然模糊不清,不利于指导人们的预防和救治。
现代医学是如何定义中暑的?
热相关疾病
中暑不是规范的医学术语。
现代医学常用热相关疾病(Heat-related illness)来描述所有由高温导致的疾病状况。按照美国卫生研究院的定义,热相关疾病是指人处在高温、或/和高湿环境,或/和剧烈运动情况下,引起散热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至最终可能发展为体温调节完全丧失而引发人体超高热及组织细胞损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的系列症候群。
通常包括汗疹(痱子)、热疲劳、热晕厥、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几种症候群。
热相关疾病是如何发生的
从以上定义可见,环境高温、环境高湿度、剧烈运动是热相关疾病的主要因素;循环障碍和体温调节障碍乃至衰竭是热相关疾病的机制;热量散失障碍蓄积体内导致体温过高是造成实质性损害乃至死亡的最终机制·。
当然,环境高温是根本原因。当环境高温达到或高于皮肤温度32℃时,汗液蒸发成为唯一散热途径。
环境湿度高,意味着汗液不容易蒸发,因而降低散热的效率。
剧烈体力活动产生大量热能。我们运动时,氧化能量物质产生能量中仅有20%转化为肌肉的动能,80%转化为热量。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大大增加了人体热量散失的负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高温下,稍微一动就会大汗不止的原因。
大量出汗不仅丢失水分,同时可以造成钠等矿物质不同程度丢失,因而可以造成血容量和整个体液的减少。
热疲劳与热晕厥
由于出汗成了散热唯一途径,人体会优先保证皮肤血液循环。当循环血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会首先减少骨骼肌、肾脏的血液循环,虽然脑血液循环会优先保障,但脑组织对缺氧异常敏感,因而这时人会感觉慵懒、乏力,肌肉酸胀不适,轻度头晕,产生所谓的热疲劳。
虽然脑血液循环会优先保障,但是毕竟会受到影响,如果血液容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可能出现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表现为短暂性意识丧失,这就是热晕厥。
热疲劳和热晕厥通常不需要特别治疗,只要移转阴凉处、注意休息并及时补充体液症状会很快消失。
热痉挛
高温环境,尤其剧烈体力活动情况下,骨骼肌需氧量显著增加,而骨骼肌和肾脏是首先被削减灌注血量的器官,骨骼肌过度使用和供血供氧不足,加之电解质代谢紊乱,几种因素共同作用容易导致一处或几处骨骼肌的痉挛,称热痉挛。高温环境下足球运动场上队员更容易“腿抽筋”就是属于热痉挛。
热痉挛发生的另一种情况是在高温环境剧烈运动后,快速大量补充不含电解质的白水,导致稀释性低钠低氯血症,也常被称为“水中毒”的一种表现。
热痉挛最常累及的是参与运动肌肉群,如小腿、腹壁、背部和手臂肌肉。
热痉挛同样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及时注意休息和降温,补足体液,尤其需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适当柔和的伸展运动和按摩,通常都会很快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热痉挛缓解后几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不要从事剧烈活动。
热衰竭
如果水电电解质持续得不到补充,血液循环趋于失代偿,为了有限保障脑和心脏等生命脏器的循环,皮肤血流量也遭到削减,出现大量出汗、脸色苍白、肌肉痉挛、疲倦、虚弱、头晕、头痛、恶心或呕吐和晕厥。皮肤循环的减少导致皮肤潮湿、凉爽——即所谓的“凉汗”;全身循环趋于失代偿出现休克前期的脉搏弱而快速,呼吸快速而浅。
一旦出现热衰竭表现,需要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和休息,移动到阴凉的地方,饮用凉水,最好是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热衰竭体征或症状在1小时内不缓解或者恶化,需要就医。
更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发现体温升高,特别是超过40°C,就应该警惕热射病的可能,需要立即就医。
热射病
热衰竭不能及时正确处置,血液循环彻底失代偿。这时,皮肤循环被障碍,出汗功能丧失,体温调节机制完全失效,体内蓄积的热量完全无法散失,结果导致体温快速上升,甚至1分钟内就可以上升到40°C或更高。
体温高达40°C或更高,是热射病的主要标志。
热射病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皮肤无汗干燥(剧烈运动引起的热射病,皮肤有可能是湿润的)、潮红(皮肤循环中断,一氧化氮等局部扩张血管机制启动);肌肉痉挛或虚弱;恶心和呕吐;脉搏快速而洪大、呼吸急促而表浅;头痛,通常表现为波动性头痛;意识混乱,可能有痉挛发作、幻觉、语言表达和理解障碍;神志不清,或者最终陷入深无意识状态(昏迷)等。
热射病如果得不到救治,很快就能造成死亡。
热射病紧急处置:一旦发现任何人出现热射病迹象,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者马上送医院救治。同时进行紧急处置,最关键的是给患者降温:转移到阴凉通风,最好是有空调的场所;移除一切可以除掉的衣物;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放置冰袋或冷湿毛巾,或者覆盖湿冷降温毯;在患者全身喷洒水分并用风扇直吹是一种紧急状况下的替代方法。如果患者可以进食,给予不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最好是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果患者有呕吐则禁止给予口服液体。
热相关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综上所述,热相关疾病是渐进式发展的,热相关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新闻中常报道有人突然出现热射病甚至死亡,其实是由于对热相关疾病缺乏认识,出现前面几种相对不是很严重的状况却没有引起警惕最终导致。
如果不能待在有冷气的室内,必须外出并从事体力活动的话,应该尽量避开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的高温时间段;同时,务必补充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
一个70公斤体重的成年男性,如果在高温下从事重体力活动,以8小时体力活动消耗3500大卡计算,每小时总消耗可达700大卡(加上基础代谢)。1克汗液完全蒸发可以带走0.58大卡热量,那么期间他至少每小时需要出汗1200毫升。加之大汗淋漓使得部分汗液白白流失,如果再加三分之一,那么每小时至少需要补充1500毫升液体。8小时,需要补充差不多10升水的样子。
很显然,几乎所有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都没有补充够所需的液体和电解质,这应该才是“严重中暑”频发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当然,建议当局规范术语的使用,避免中暑这类含混不清的表达,从而提高人们对于热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警惕,避免严重伤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