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初中之后,很多的同学都会感到数学比之前难了一些,小学的时候能轻轻松松考到满分的,初中之后数学却相对比较难 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几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也就是很多人口中所说的压轴题。
在初中数学试卷中,一般通常会涉及三个类型的题目,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每个类型的题目都是从简单到困难来设定的,越到后面 题目的难度也就越大,通常情况下,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解答题的最后两题或一题的最后一问都是难度比较大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在一般的数学试卷中,简单题,中等题和难题一般是按照6:3:1的比例来设定的,也就是说比较难的题在一套120分的试卷中会站到12分左右。
到了初中之后,一般每次考试的题型及题量都是参照中考来设定的,每个类型的题目的最后一题一般都是压轴题。即便是在初一,在试卷中也会存在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目。
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题目,感觉初一初二尤其是初一的数学试卷中基本上没有什么比较难的题。从整个初中的知识点分布和教材编排来看 也确实是这样的 初一初二涉及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点,初三涵盖了大部分的难点知识点。尤其是在中考数学试卷中,一般情况下压轴题所考察的都是与二次函数活几何探究相关的题目,这些基本上都是在初三才学习的。
所谓的难题就是考察的深度和广度比一般的题目要大的题目,要解决这些题目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及良好的思维能力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很多的压轴题综合性比较强 一道题目会考到多个知识点和方法,在初一初二的时候,因为很多的知识点和方法还没有涉及到,所以很多的题目的难度还不够大 于是就给很多学生一种初一初二没有压轴题的错觉,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在初一初二时的压轴题的难度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级别,在中考中所考的压轴题也以初三的知识点为依托,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感觉。
要解决压轴题必须要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压轴题的解答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思路,整体思路 ,尝试与猜测,假设法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和练习中都有所上涉及,必须要在初一初二的时候逐步去学习和加深理解及运用能力,到了初三才有可能去解决一些综合性更大的题目。
压轴题一直都存在,像初一上册的数轴与绝对值综合,数轴动点问题,线与角的计算探究题 找规律题目;初一下册的三角形全等的探究题,轴对称图形;初二上册的一次函数与三角形综合题,几何探究题;初二下册的图形的变化,四边形等都是压轴题常考的知识点和题型 一般来说,在初中数学的压轴题中,几何题目占主要的,因为几何图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抽象性,考察方式比较灵活和全面,是数学压轴题的重要考察点。